国际部分
七月份美国三大指数均收涨创出了历史新高,而香港恒生指数的跌幅为9.94%,恒生国企指数的跌幅为13.41%,月度跌幅来看,恒生指数是2018年10月以来的最大,国企指数是2016年1月以来的最大。
从美国公布的宏观数据来看,经济复苏的趋势依旧,从一些交通指数和活动指数来看,美国的社会活动几乎回到了疫情前的2020年初水平。美国的货币政策分别从预期和实际两个方面影响资本市场,七月底美联储的议息会议有提到量化宽松减少,但没有任何实质,所以市场比较平稳,我们将密切跟踪通胀数据。
香港已经连续两个月以上没有本地新增病例,但就资本市场而言,由于滴滴事件、反垄断、教培行业政策等多重影响下,过去的一个月绝对是惨淡的,甚至市场流传外资对中国市场失去了信心,大幅抛售中国资产,而香港则首当其冲。但从微观来看,我们密切跟踪的公司中,却有在股价大幅下挫后被外资长线基金增持的。反倒从南下港股通资金来看,整个七月份净流出了635亿港币。
对于我们自己而言,首先,我们一定相信中国资产在全球有比较优势;然后我们基于对基本面的判断做出长期投资,每一次大幅下跌都是进一步理解和加仓优质标的和调整组合的时机。
国内部分
七月,市场经历了整体分化和调整,月末A股、港股大幅下跌。从整个七月来看,各大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但也不乏结构性机会。导致调整的其中一件大事,是由于教培行业的政策变化,市场担忧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中国的营商环境,继而导致资本外流。事实上,过去数年此类情况在A股可说是屡见不鲜,2014、2018年是连篇累牍,但回头来看都形成了极好的买点。一方面,北上资金近期并未连续大幅流出,更多是内资机构的集中抛售;另一方面,教培行业政策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数年前开始早有预告、有讨论、有摸索,一步步收紧的,反而是身处其中的一些一二级市场投资人长期抱有比较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忽视了政策变化的风险。
从长期看,国家政策改革的大方向,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要为中国社会的长期发展铺设更长期的道路。从扶贫攻艰、简政放权,到强化基层,一步步围绕着同一个目标,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服务,政策思路是清晰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时候偏重效率,有时候偏重公平,不同时期会有所侧重,无须过多解读。深化改革对破除垄断、防止阶级利益固化、维持中国社会内部上升通道、减少贫富差距有正面作用,应当是长期有利于资本市场估值的。
另一方面,市场大幅调整亦有内生性因素。今年市场整体处于存量博弈状态中,部分景气行业交投拥挤,成交金额占比过高。与此同时,对成本与汇率敏感的中游或出口相关制造业,以及与地产相关上下游行业持续下跌。两极分化的市场发展到一定状态,往往出现这类急剧调整,可以说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我们判断,下半年市场将处在经济动能短期下行、货币政策小幅放松、美联储潜在收紧的环境中,市场整体出现连续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而结构性挤泡沫将是常态。宜深化研究个股,注重长期逻辑,跟踪行业景气,同时也应该关注估值是否处于合理区间。长期看,我们认为,由于产业链的强劲、居民财富的配置、市场规则的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的真正长牛才刚刚开始,我们对长期是乐观的。应当紧扣宏观主线,在差异中发掘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理成资产,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